燕山大学黄建宇教授做客NanoYang Group分享原位和冷冻电镜在固态电池领域中的应用

2025-11-22 作者: 点击:

近日,燕山大学黄建宇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原位和冷冻电镜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的精彩报告。

固态电池高界面阻抗和锂枝晶生长是阻碍其大规模应用的两大障碍。针对以上关键科学问题,黄建宇教授通过原位和冷冻电镜技术开发,实现原子尺度界面结构、成分演化的动态和冷冻电镜观察,揭示固态电池高界面阻抗根源和锂枝晶生长机制。发现锂、钠枝晶的屈服强度远高于相应的体材强度,是导致枝晶穿透固态电解质使电池短路的主要原因。黄教授通过冷冻电镜实现了LGPS、LSPSC宏观界面的原子尺度表征:前者界面反应产物为针状Li2S,界面厚度约为10μm,电化学性能急剧衰减;后者界面反应产物为纳米Li2S弥散在非晶基体里面,反应层厚度小于200nm,表现出稳定循环,揭示了不同界面结构是导致电化学性能差异的根源。黄教授的这些研究结果为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固态锂电池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在提问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交流,与黄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老师们为黄建宇教授送上讲座现场照片留念。

黄建宇,燕山大学教授,新能源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事纳米力学与能源科学研究工作20多年,在电池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建立了多种纳米力学和能源材料透射电镜-探针显微镜(TEM-SPM)的原位定量测量技术,发明了在原子尺度上实时观察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新技术,为锂离子电池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Mathods、PANS、Nano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共发表论文340篇,H因子为106,总引用次数超过38000次,在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特邀报告100多次。

编辑:刘旭

审核: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