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盛宴:2025 艾维IVIUM-Nanoyang大师讲堂春季学期第2-9讲开讲!

2025-03-24 作者: 点击:

近日,2025艾维IVIUM-Nanoyang大师讲堂春季学期第2-9讲开讲。Nanoyang课题组全体师生参加。

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肖成伟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肖老师逻辑缜密,从过往技术突破到当下多元创新,阐述得条理分明。用生动案例、详实数据,清晰勾勒出技术发展脉络,精准剖析未来趋势,为行业人士带来启迪,堪称一场知识盛宴 。

南方科技大学许晓雄教授带来了题为《固态动力锂电池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的精彩报告,许老师对全固态锂电池的复杂现状梳理得明明白白,数据详实精准,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极具前瞻性,为行业发展拨开迷雾,让我们对这一领域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知 。

华中科技大学谢佳教授带来了题为《锂电储能:从锂离子到锂金属电池》的精彩报告,谢老师分享了他在锂金属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从转化型电极反应特征和失效机制入手,创制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材料和电极结构,最终突破了性能瓶颈。谢老师的报告从全新的角度带给我们许多科研上的启发,让同学们对锂电储能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复旦大学方方教授带来了题为“电”铜成铂一畸变纳米孪晶激活纯铜HER性能》的精彩报告。在电解析氢过程中,催化剂至关重要,它能降低电解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析氢反应的速率与效率。铜(Cu)成本低、储量高且导电性优异,是潜在的理想析氢催化剂。然而,Cu 对析氢反应的氢中间体吸附过弱,析氢催化活性差,理论计算表明,引入拉伸应变和降低配位数,可有效增强 Cu 对氢中间体的吸附作用。方老师的研究通过局域结构调控,在降低配位数的同时引入强且稳定的拉伸应变,成为了一种激活纯 Cu 析氢催化活性的手段。

浙江工业大学夏新辉教授带来了题为《离子体技术及其电池材料方面的应用》的精彩报告。等离子体技术可通过气体放电等方式产生。在电池材料应用中,能优化正负极材料结构与性能,如稳定正极晶体结构、改善负极比表面积,还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电解质,不过目前在精确控制、成本及材料兼容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挑战。夏老师的报告由浅入深,带领我们深刻领略了这种技术的未来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张永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等离子体技术在纳米功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张老师长期致力于等离子体技术在高性能电化学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相关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以等离子体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为主题,带领我们顺着他的来时路,一点一点的讲述了他的研究过程以及成果。

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肖遥老师带来了题为《钠离子电池的层状氧化物正极:相转变机制、空气稳定性、高能量密度》的精彩报告,讲述了他从事先进新能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年项目与开发,研究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动态结构演变,可控相变机制,局域化学与能级轨道调制以及结构基元操控等方面的工作。肖老师的报告条理清晰,论据详实,对复杂问题的剖析鞭辟入里,提出的策略极具前瞻性与实操性,令大家印象深刻。

浙江大学范修林教授带来了题为《高比能锂电池电解液及界面机理研究》的精彩报告,范老师的报告聚焦于电解液成分优化,探寻新型锂盐、溶剂组合以提升离子传导性,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我们剖析了电极 / 电解液界面反应,明晰成膜过程、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各位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复杂的科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听众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新的疑问离开,此次讲座无疑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火种。期待这些火种在未来点燃更多创新思维,助力科学知识在大众间广泛传播 。

最后,由杨老师为各位老师送上讲座现场照片,并合影留念。


编辑:杨婧

 审核:张辰